第三期
【往期回顾】手机阅读>
浮光掠影,中国女人都穿旗袍的光景,也就短短几十年,却让世人长久地回味。它独特的美,特有的东方韵味,柔软了女子的身段,惊艳了时光。旗袍,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是那一段光景的缩影。
如果说旗袍美人是最令人心醉的一道风景,那旗袍师傅则是这道美丽风景背后的艺术家,一刀一剪、一针一线,裁剪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韵味。
在昆山,有这么一家小旗袍铺,面积不大,挂满布料和工具,衣架上挂着一长溜不同颜色、花纹、款式的旗袍,诉说着别样的美。
点击查看视频
↓
旗袍,是一种有着民族代表意义的服饰,无论你到世界的哪个地方,只要看到那典雅秀丽的一袭旗袍,就能确认是中国女性。它突出了线条美,收紧腰身,把女性纤细的身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,举手投足间处皆是东方式的轻盈曼妙。
旗袍的风雅是骨子里的,也只有量身定做的,才能穿出自己韵味。从16岁学艺至今,陈师傅拿着手中这把剪刀,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剪裁生涯,始终亲手缝制每一件旗袍。她觉得,每件旗袍都是艺术品,每个女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旗袍。
要做出一件好旗袍,首先要仔细揣摩顾客的身形和气质,再根据其特点选择款式及面料。制作之前,还要测量几十个部位的尺寸,而量的时候不能太精准,讲究的是合身,需要把人体的缺陷部位给弥补掉,也是门学问。
旗袍制作的工艺步骤较为复杂,要通过:选布、做缝制标记、裁剪、贴衬、滚边、合肩缝,装袖、做夹里,复夹里、合摆缝、做领,装领、做纽扣,钉纽扣、缝制花纹、整烫,才能完成一件旗袍。其中,裁剪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步骤,领子大小都很重要,松紧不得,否则坐着都会感到不舒适。
多年经验的老旗袍师傅,在做之前就自动脑补了效果图,根本无需设计图稿,所有的版式都记在心里。但是就算如此熟练,旗袍做出来后,交给顾客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:微调,需要试衣几次后才能最终完成。需要的不仅是耐心,更是沟通。
即便是一件极其简单的旗袍,至少也要经过几天才能完成,而采用绣花、刺绣等工艺的就需要更久的时间。陈师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“做旗袍,三分裁,七分做,任何一个步骤都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时光荏苒,东方女子的审美几经变幻,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旗袍。然而,社会的浮躁使得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效率,采用机器缝制,但真正懂旗袍的人都知道,要独立完成一件属于个人的旗袍,就得掌握几十道工序,耗费大量的工时。在陈师傅看来,绝无速成的可能性。
不夸张的说,昆山几乎所有的学校、社区和旗袍协会的表演服都是陈师傅夫妇制作的,有时一下子要几十件,老夫妻俩常常没日没夜的赶工,只为坚持做到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。
网购已彻底占领了如今的市场,在这个成衣泛滥的年代,陈师傅的铺子仍数十年如一日的开着,坚持为每一位顾客量身定制、手工打造,他们用着匠人的双手呵护着一针一线与旗袍间的温度。
我相信这间旗袍店仍然会风雨无阻的开下去,或许这是一个手艺人笨拙又执拗的坚持,也是一个匠人对一份艺术的热爱,更是做人的讲究,不失格调,不忘初心。